原創|其它|編輯:郝浩|2009-04-27 16:21:03.000|閱讀 452 次
概述:Oralce收購Sun后,Java前途未卜。悲傷的情緒彌漫在Java開發者社區,關于Java命運的種種猜測,讓Java開發者不知所措。被 Oracle收編麾下的Java未來會如何,是繼續生存發展,還是從此銷聲匿跡?是保持開源,還是變成Oralce的私有財產?Oracle對Java有什么期望,會采取何種策略,而Java又能給Oracle帶來收益嗎?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Oralce收購Sun后,Java前途未卜。悲傷的情緒彌漫在Java開發者社區,關于Java命運的種種猜測,讓Java開發者不知所措。被 Oracle收編麾下的Java未來會如何,是繼續生存發展,還是從此銷聲匿跡?是保持開源,還是變成Oralce的私有財產?Oracle對Java有什么期望,會采取何種策略,而Java又能給Oracle帶來收益嗎?
一、Sun被收購,Java將如何?
我是從電視上看到oracle收購sun的消息的,完全是無意中。
晚飯時陪小朋友看《喜羊羊與灰太狼》,趁著廣告時間正搜索新聞頻道時,一條走馬字幕出現在電視屏幕的下方,雖然一閃而過,但早已被我的視網膜所捕獲,轉換成生物電信號,傳遞到我的大腦皮層。我的CPU利用率立刻上升到百分之百,就像一個失去響應的Windows程序一樣,張嘴結舌,出不得聲。
幾秒鐘之后,我才回過神來。太戲劇性了,Oracle的CEO埃里森真是個人才,如果不干IT,不知道和小沈陽是否有得一拼。多愁善感的IBM和Sun談得死去活來,正在剪不斷理還亂之時,Oracle像個搶親的王老虎,一不托媒二不下聘,直接一頂花轎抬回家里。惱的是Sun連半推半就都不裝一下,喜滋滋點頭答應了。這或許是IT界最出人意料的一場收購,不過卻非常符合埃里森的風格。
一石激起千層浪,Oracle對Sun的收購,成為這幾天最吸引眼球的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IT界的這件大事,有人驚喜,有人悲傷,有人惋惜,也有人慶幸。我對這些商業并購事件一點也不感興趣,有一種過目即忘的本能,不過由于事關Java,所以當我大腦可以重新思考時,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Java會如何?古語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在Sun沒了,Java靠誰?
二、悲傷的java社區
對于Java開發者社區,Sun被Oracle收購,無疑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Java開發者社區有個特點,那就是這個社區中技術至上者的比例比任何其他社區都要高。他們是技術的超級崇拜者,他們堅信只有技術才是IT界發展的唯一動力,技術是他們一生不變的理想和追求。Oracle對Sun的收購無疑給了他們當頭一棒,技術屈服于商業利益之下,不能下蛋的母雞總會被殺掉,這是商業社會的求生法則。最好的產品不是技術最先進的,而是最能賺錢的。
眾所周知,Java并沒有給Sun帶來多少利潤,Sun一直是用服務器硬件和Solaris操作系統的銷售收入補貼Java,維持Java的運作。Java不能賺錢,所以Sun被收購,就這么簡單。
Java淪落到被收購的地步,讓Java開發者顏面無存。很多Java開發者也許從來沒有意識到Java的處境,他們看到的是Java的勃勃生機。不斷發布的update,熱鬧的論壇,令人期待的新特性,這些繁榮的假象,讓Java開發者對Java充滿了盲目的自信。突然有一天,Sun告訴開發者,自己被Java拖累得不行了,還真有點讓開發者難以置信。
當然,理智的開發者也預測過Java的未來,他們設想會有一種比Java更優秀的開發語言出現,然后Java的生命力逐漸萎縮,直到淡出人們的視野。這也許是Java最好的結局,像一把老銹的寶刀,功成名就后心滿意足地藏鋒刀鞘。這樣,當人們談起Java時,只會回憶起Java的輝煌。
可是,預想的結局沒有出現,最不想見到的一幕偏偏成為了現實。雖說Oracle的收購更多地是一種商業行為,Sun把Java賣給 Oracle,似乎無損于Java技術上的優雅,但不可否認,Oracle的收購無疑給Java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筆,一個號稱最優雅的開發語言,居然沒有給Sun帶來收入,這不免讓人產生Java不過是個花瓶的聯想。
三、Java還有未來嗎?
除了傷感,Java開發者社區還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擔憂。最為Java開發者所關心的是,Sun被Oracle收購后,Java還有未來嗎?
想想Java的生存模式,這種擔憂不無道理。我們知道,Java一直不能贏利,既然如此,Sun為什么不終止Java,而是堅持在Java上的投入?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Java的價值所在。在Sun時代,Java是靠優雅的內核和不斷推陳出新的技術吸引開發人員的,因為java并沒有給Sun帶來直接的利潤,促使Sun對Java不離不棄的,是Java背后龐大的開發者社區,這個集合了業界最優秀的開發人員的社區,是Java最具有價值的資產。
開發者之所以忠實地追隨在Java左右,是因為Java能給他們帶來最前沿的技術體驗,而這種體驗,是其他任何開發語言所不能給予的。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總能看到很多革命性的Java語言新特性的出現,這其中包括著名的泛型和枚舉。別的不說,筆者正好用過Java的枚舉,當時覺得Java的枚舉有點復雜,后來慢慢習慣了。直到最近接觸了C#的枚舉,才發現Java枚舉的優越性,相比之下,C#的枚舉只能用幼稚二字來形容。
現在,Sun被Oracle收購了,可以預計,在Oracle的商業模式中,Java的價值將更直接地通過Oracle產品銷售體現出來,開發者社區的價值將被降低。這種情況下,Oracle在乎的是Java能否支撐它的應用軟件,而不是Java對開發人員有多大的吸引力,換言之,在 Oracle手中,Java的價值點發生了變化,只要Java能夠滿足業務需求,Oracle大可不必急著給Java添加什么新特性。因此,Java開發者社區有理由擔心,Java的技術更新步伐將變慢,甚至停滯不前。
這樣看來,有些Java開發人員所作出的預言,確非信口開河,這些預言當中包括:Java的第7個版本或許永遠也不會出現。
四、Java繼續開源?
當談及Java時,我們就不能不提到開源。Java的開源,可以追溯到三年前。2006年11月13日,Sun公司正式宣布,使用GPLv2授權協議開放Java虛擬機和編譯器的源代碼。對于這一震驚業界的開源舉動,Sun公司的解釋是為了鼓舞Linux開發者使用Java的熱情。這當然是冠冕堂皇的方措辭,私底下,Sun的開源舉動,在商業上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Sun一直找不到Java的盈利模式,但對于Java本身來說,Sun的開源給 Java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一個新的機遇。
首先,Java的開源是順應潮流之舉,在開發者社區贏得了廣泛的贊許,拉近了Java和開發者社區的關系,為Java贏得了更多的開發者,進一步提升的Java的潛在價值;其次,正如Java之父Gosling所稱,Java開源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加強了Java與開源社區的合作,社區里的人們從修補漏洞到安全審計幾乎無所不能。Java之所以在安全性方面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有群眾的眼睛盯著源代碼,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Bug都無所遁形;再次,開源將Java置于開發者社區的免費測試之下,Sun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種Bug報告和修復機制,作為Sun內部測試的補充,這種測試非常有效而且成本低廉,為Sun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開源既提升了Sun的企業形象,也提高了Java的知名度。
Java的開源,在商業上的功過可圈可點,但在技術上的成就是不可否認的。Java開源兩年多來,推出了很多極具創意的新特性,既保持了Java的優雅,又給Java語言賦予了更強大的功能,這一切,開源社區功不可沒。
現在,Oracle收購Sun之后,Java還會繼續保持開源嗎?
五、Oracle的策略
Java是否繼續開源,說來也簡單,無非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Oracle延續Sun的政策,繼續保持全面開源。如果Oracle對Java開源持這種態度,則說明Oracle重視Java的潛在價值,也就是Sun花費數年心血構建的,圍繞在Java身邊龐大而忠誠的Java開發者社區。Java開發者看重的是Java的技術領先性,如果 Java終止開源協議,勢必失去技術更新的后勁,慢慢喪失對開發者的吸引力,因此,只有保持開源,維持技術活力,才能留住開發者,維護社區的穩定。
可是,這樣一來,Java如何替Oracle掙錢呢?如果Java還像在在Sun手里一樣,只有潛在價值而沒有現實價值,Oracle對Sun 的收購就部分地失去了商業意義。由此,我們可以猜測Oracle的第二種Java策略,那就是結束開源。結束開源意味著Oracle將把Java收入囊中,成為另一個類似Oracle數據庫的產品,由Oracle負責研發、使用和銷售。這符合Oralce的收購目的,畢竟此次收購花費了Oracle七十四億美元之多,如果只能從Sun的三大產品服務器、Solaris和Java的兩者中獲得現實收益,那么Oracle的這次收購如果不算失敗的話,起碼也不能稱為成功,因為事實證明光靠服務器和Solaris是不能維持收支平衡的。可以說,Oracle對Sun的收購,是賺是賠,全看Java,Java賺則Oracle賺,Java虧則 Oracle虧。不難看出,Java的現實價值比潛在價值更符合Oracle的商業利益,因此Oralce可能結束Java開源的合理性也就容易理解了。
如此看來,結束Java開源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這只是對Oralce而言,對Java來說,結束開源意味著技術上的閹割。 Oracle是一個成功的企業,但Oracle在數據庫技術方面,客觀地說,阻礙大于貢獻。關系數據庫技術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由IBM發明,歷經40 多年的發展,沒有產生任何革命性的突破,20年前我用SQL查詢數據庫,20年后SQL的語法還是那么晦澀、拗口和丑陋。編程語言從面向過程發展到面向對象,到現在幾乎所有語言都具備了面向對象的特征,而數據庫依然停留在40年前的水準,業界期盼了多年的對象數據庫,甚至理論上都不成熟,更遑論產品化了。如果說對象數據庫有技術難度,那么,一個面向對象的查詢語言都沒有出現,就不是技術原因能搪塞過去的了,態度才是根源。Oracle獨領數據庫風騷數十年,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基于Oracle在關系數據庫技術上的表現,Java交到Oracle手里還真讓人不放心。可見,開源,Oracle不干,而不開源,開發者不答應,那么,有沒有一個折中方案呢?
第三種可能,Oralce也許可以考慮部分開源。現在的Java,沒有任何秘密,包括Java虛擬機和編譯器在內的所有代碼,全部向開發者公開。如果Oracle既想從Java開源中獲得好處,又想讓Java替自己掙錢,部分開源不失為一種折中方案。保持Java核心代碼的私有性,將一些外圍技術開源,完全可能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當然,部分開源是一把雙刃劍,核心代碼的范圍多大,這個度一定要把握準確,既不能讓開發者覺得Oracle沒有開源的誠意,又要保證Oracle對Java的商業主控權不旁落人手,具體操作手法上有相當的挑戰性,如果掌握不好,后果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六、最好的結局?
如果被收購是命中注定,那么Sun被Oracle收購或許已是最好結局,Java也是如此。
在IT史上,很多優秀技術比Java的命運悲慘得多,商業社會,技術從來就不是主角,只有當技術正好和商業目標契合時,技術才有機會站到前臺。 Java作為一個不賺錢的技術,在前臺已經站得太久,回到后臺也不必感到意外。好在,如果我們細數一下Sun的可能收購者,就會發現,與 Microsoft或者IBM相比,Oracle其實是最好的買家。
現在,收購尚在進行當中,而收購者和被收購者雙方都對收購后的合作計劃諱莫如深,不肯透露些許有價值的信息。猜測Java的命運顯然為時過早,但是,站在一個Java程序員的立場,我希望Java作為一種優秀的編程語言,能夠繼續生存和發展,而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就是Java能為 Oralce帶來收益,維持Oracle對Java的投入。
當然,這只是我的期望,事情會向著什么方向發展,誰也不知道,甚至Oracle和Sun也不清楚。因此,雖說我是唯物主義者,在這種時候,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雙手合十,宣聲佛號:阿彌陀佛!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
文章轉載自:網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