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行業資訊|編輯:王香|2017-02-24 13:23:32.000|閱讀 232 次
概述:近期互聯網大佬們在紛紛談論移動互聯網下半場,從王興,周鴻祎等都提到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到來! 那互聯網下半場具有哪些物征,會存在什么樣的發展機會,未來又會有哪些趨勢?就在前幾日,看到 TalkingData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報告》受到啟發,那么我們用這份最新的數據報告來解讀移動下半年場都有哪些特征和機會?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移動下半場”的數據特征
移動互聯網進入快車道以來,人們視野不斷被“直播”、“互聯網+”、“新零售”、“消費升級”、“IP”等名詞刷屏,伴隨著各類新名詞充斥著人們的視野,移動互聯網“下半場”逐步由概念變為了現實。
從宏觀角度看,對于整個中國的互聯網也確實剛剛進入‘下半場’。之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紅利,不管是早期PC網民的迅速增加,還是過去幾年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激增,大家發展的方式哪怕粗糙一點、成本高一點都不要緊,因為用戶在快速增長,每年賣幾億部智能手機,大家的業務也跟著水漲船高。但是現實是,這個“野蠻生長、不斷燒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智能手機的年銷量已經不再瘋狂增長了,總體網民的增長也大幅趨緩。這個時候兩條路:要么開拓海外市場,可能還有更多用戶,但是國際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么精耕細作,將原有的用戶服務得更好,使每個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那么所謂的“移動互聯網下半場”主要表現為哪些特征呢?
1)增長放緩
這里的增長放緩主要體現在用戶規模與營收規模方面,用戶規模方面主要體現在行業滲透率上,目前國內移動上網用戶規模已遠超PC上網用戶規模,移動終端設備總量更是達到了13.7億,幾乎接近國內人口總和。下圖為2015~2016年我國移動智能終端規模增長變化趨勢。
營收方面,一方面由于市場用戶規模增長放緩,另一方面由于用戶行為習慣的固化,致使行業產業結構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因而造就了現有環境下的增長放緩。
2)集中趨勢明顯
這里的集中主要體現在渠道的集中和人群的集中上,其中渠道集中表現在大部分流量被少數大廠商APP占據,比如頂端硬件被蘋果、華為、OPPO、VIVO等少數廠商占據,且變化的市場份額也都在這些廠商中流轉;又比如APP分發渠道的集中度上,也集中在360、BAT以及對應相關手機廠商商城中。
除此之外,這個集中還體現在行業集中度上。人群集中方面,一方面體現在人群的地域集中上,《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6年TOP10省份的終端覆蓋率為64.8%;另一方面體現在用戶人群行為的集中上,這個行為集中表現在手機中APP平均安裝量的平穩以及APP平均打開數的集中,并表現出穩定收窄的趨勢,除此之外,還表現在使用手機時長的穩定與集中,報告數據顯示,用戶在移動智能終端日均活躍的總時長相對固定,為3.5小時。
2016年移動熱門垂直領域解讀
理清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基本數據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2016年那些熱門垂直行業,就能自然而然的摸清各條線的發展脈絡。從新零售到移動支付,再從移動直播到內容知識變現,都是行業增長放緩和集中趨勢下創新的產物。
1)關于直播
不知道何時起,網絡直播漸漸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這種全新的網絡平臺成為目前最火的一種新媒體方式,以斗魚,熊貓等領銜的網絡直播平臺頻繁出現在各類新聞中。網絡直播的迅速躥紅,除了本身優勢之外,其負面新聞也讓這種新媒體的曝光度大大增加。實力也好,炒作也罷,網絡直播已經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蔓延。
從某種程度上講,直播是娛樂+視頻的產物,相比較其他媒介傳播方式,視頻一直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媒介中行業滲透率較高的一類。
而伴隨傳統視頻行業領域集中趨勢明顯的情況下,直播是其內部演變改造的結果,隨著4G終端的覆蓋率越來越高,使得帶寬不再是限制,而視頻習慣的高行業滲透率,以及與娛樂的天然粘合性,逐步延伸出類似于短視頻及直播等視頻傳播方式,從秀場直播開始,逐步向游戲、生活等多垂直領域蔓延,使得直播與更多的行業有機的結合起來,比如教育直播、電商直播、科技直播,而隨著新科技的涌現,直播也將和VR等技術結合起來,進一步帶動視頻行業的發展。
2)關于新零售
2012年CCTV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馬云胸有成竹地對王健林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同時也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它會基本取代你們!傳統零售從某種程度上將是對資源分配,當資源分配效益達到均衡時,就再難以產生新的價值。
而新零售其實可以看作是對傳統零售和電子商務領域的擴展,從交易擴展到支付,從線上擴展到線下,從B2C擴展到O2O。
線上線下結合是大勢所趨,新零售時代已經到來。以往電子商務沖擊傳統產業的說法將被否定,電商與線下實體商業,應該由原先的獨立、沖突,走向混合、融合,通過精準化、體驗為主的模式,去了解消費者,滿足并引導消費需求,已達到消費升級。對零售商而言,也能通過預測消費數據,把控生產,達到零售升級。而在市場變化早期,由于從線上的高度集中及豐富的現金流,于是便有了線上投資收購入股線下的一幕,從阿里巴巴到三江購物,從京東到永輝,為了快速的搶占線下空間入口,都采取了最簡單直接的辦法——“買買買”。
未來,通過新零售數據的倒逼,促使制造、流通、消費領域再升級。在迎合國家政策發展方向的條件下,通過在制造、流通領域的技術創新,創造原來沒有的智能家居產品,引進原來沒有的生產方式(機器人的大量投入),將線上線下結合打通改變原有的供應渠道,進而形成一個新的市場資源配給機制,促進市場消費規模的升級。
3)關于內容變現
從邏輯思維到papi醬,內容創業為2016年紅得發紫的明星概念,從短視頻到直播,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內容創業這一領域。但是,內容變現始終是一個難以輕易解決的問題。目前的在線內容行業中,主要有兩種盈利模式。一種是直接盈利,通過用戶對內容的直接購買或者廣告商對內容的贊助而獲利。
另一種是間接內容盈利。在這種模式中,內容成為企業吸引用戶注意的核心元素,企業往往先借助內容留住特定用戶群,進而銷售針對用戶群的產品或服務。內容——流量——變現,這大致是內容變現模式運作的步驟。優質的內容產出會帶動流量的上升,當達到一定量之后,優質內容脫穎而出,人們形成了使用習慣,而后便愿意為這些優質內容買單。
2016年內容創業的爆發完全是外部因素推動的產物,是不得不為的爆發。首先,國內知識版權相關法案的完善,讓內容創業有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其次,互聯網行業的高度集中性,使得在軟件工具領域已無發展機會,而IP的天然話題傳播性,使得其從另一個方向開辟了一條流量路徑;除此之外,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的補貼助推,讓更多的人走上了內容創業之路。
從“自媒體+廣告”到“自媒體+電商”,再到內容知識付費平臺;從文字到語音再到視頻,2016年內容創業者們從全方位走出了自己的IP之路。今日頭條、知乎、在行、邏輯思維,或是從“內容平臺+廣告”,或是從“內容+社區”,或是從“內容+電商”,讓優質內容變得更有價值或許是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除此之外,不同平臺間的內容合作分發也將成為一種常態。
移動下半場后產業將何去何從?
從大環境上看,不只是中國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整個中國經濟也進入了“下半場”。
國家這兩年來一直在講“新常態’,同時也在反復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發展確實需要轉變增長模式,過去那種粗放的高速增長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能再簡單追求GDP的數字。從某種程度上講,“互聯網+”是經濟改革的根本,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創新服務于各行各業,為各行各業的各個環節提升體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在城市消費者領域,個性化消費需求升級,年輕群體的多元化、數字化,城市單身群體規模的壯大和60年代人群(銀發金礦)的退休,使得用戶移動需求進入了多元化、個性化的階段。
不管下半場產業如何轉變,滿足用戶需求是永恒的主題。不論是“互聯網+”還是個性化的用戶需求,技術創新都顯得尤為重要,而數據作為技術創新的原材料,將在移動下半場改造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未來每一分收益中都流淌著數據的價值。過去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或者互聯網巨大的沖擊,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握未來的技術,沒有看未來,只看到昨天,如何適應這個新的技術,如何和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如何和現代物流進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數據是他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如果將移動上半場看成是城市基礎建設,平臺化建設,那么移動下半場總體趨勢將是改造升級。上半場的增長靠資源效益分配產生的收益,那么下半場則需要技術推動,而數據則是推動的原材料。移動下半場,數據將會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人、設備、環境中,并通過傳感器將各處的數據連接起來,這個過程將涉及大量的智能決策過程,所以人工智能將會是其中核心的一環,所有與人工智能相關聯的上下游產業都將得到明顯的發展。人工智能前期主要發展表現在與具體行業的結合與重構,后期主要表現在通過人工智能從現有領域向未知領域的邁進。最終從產品智造,生產方式與流程等供應鏈全環節升級,進而形成一個新的市場資源配給機制,促進市場消費規模的升級。
推薦閱讀: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