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行業資訊|編輯:王香|2018-06-01 14:29:02.000|閱讀 251 次
概述:大數據推動著企業地快速蛻變和未來制勝。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從“工業4.0”到我國“中國制造2025”地提出,眾多制造業企業都想打好“智能制造”這副好牌,而到底誰才是王炸則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眾所周知,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機器人,3D打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絡安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這幾大技術稱之為智能制造的9大核心技術和支柱。由此產生了無數的商機和企業。先不論即將出現與之匹配的新型企業,而目前現有的制造型企業絕大多數都想轉型為“智能制造”型企業。這九類技術都是重要的可發展方向,但筆者認為對待好“工業大數據”,才能夠更好更穩地在這一浪潮中真正做到“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九陽真經神功護體。
中國的多數企業都在追求降低在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希望能夠根據生產狀況來進行智能化的調整,以便能夠真正實現整個生產過程可以適應工業制成品的需要從而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大數據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而習大大在視察中國科學院時曾指出“大數據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數據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財產。同時大數據正在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的驅動力。
我們毫無疑問已經進入一個無法回避的大數據時代,所以自然誰掌控了數據,誰就掌控了主動權。而目前來看,很多中小型制造企業獲取數據信息手段相對是比較匱乏并且所獲得的信息比較零散和雜亂。這樣根本很難實現對數據的全面掌控和駕馭,哪怕是獲得了大量繁雜的數據,也使得操作層和管理層難以獲取有用的信息,那么這樣的操縱會大大增加在推進智能制造工作時需要面對的巨大壓力。想要達到智能制造的四個層次,必須使得兩化深入融合(截止2017年,數據表示全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將近2000家)和人、機、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才能使系統具備較強的數據采集,存儲與分析處理能力。想要更好到達系統的智能化狀態,不僅需要獲得數據,處理數據,獲取有效的數據才是制勝法寶。
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工業大數據系統工具,不僅可以更好讓我們找到已發生的問題,預測故障可能發生的地點和時間,幫助生產線進行自我的修復。更加能夠通過數據的存儲,挖掘和分析,來更好的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商業模式的轉變,完善整個公司的操作流程,更好地優化及提升客戶體驗,更好地獲得客戶支持。
總結:借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先生的一句話:“未來的企業,數據驅動很重要。”,對待這龐大的工業大數據的處理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生死,所以說對于工業大數據的處理是制造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王炸”絕對不是空談了。
PS:更多想了解大數據分析相關詳情,可參考://fc6vip.cn/solution/zn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